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关于印发《四川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5—2028年)》的通知
川农发〔2025〕20号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牧)农村局:
现将《四川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5—2028年)》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9月5日
四川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5—2028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推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聚焦智慧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树立大食物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推进物联网、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为主线,以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为重点,以农业生产技术赋能、数据驱动、模式创新、示范引领为实践路径,全面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效能,加快推进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5年,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拓展、智慧农业发展创新应用3大行动10项重点任务,积极探索智慧农(牧、渔)场建设模式。到2028年,全省建成高水平智慧农场200个、智慧牧场50个、智慧渔场20个,智慧农业管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先行先试地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打造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按照“统分结合、共建共享、主辅联动”原则,在省数字政府整体架构下推动四川天府粮仓数字中心建设,加快构建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打造省级数据管理服务节点,健全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制度,制定完善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制度,实现统一的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分析决策等功能应用,建设农业农村高质量数据集,创新研发数据产品和服务。推动省级部门协调联动,实现横纵数据交换共享,纵向向上链接农业农村部,向下汇聚市、县涉农基础数据资源,横向连通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统计、测绘、气象等部门数据资源,有效降低数据使用成本。
2.构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统筹用好全省耕地、林地、园地“三图合一”等现有资源,融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地面物联网传感等监测数据,绘制全省统一的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建设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承包地、宅基地、土壤普查等专题图层,为每块地建立数字档案,推动粮油种植、设施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各类产业专题数据上图入库。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各类主体依托用地“一张图”,开发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灾减灾、生产托管、农机精准作业等各类应用。
3.提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省内农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吸纳国内外从事先进技术研发和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才,推动构建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培育智慧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推进智慧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卫星遥感赋能、人工智能惠农发展,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分析、卫星遥感等技术在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融合应用。聚焦现代设施农业和智能农机装备领域技术短板弱项,加强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科研创新和应用推广。
(二)智慧农业重点领域拓展行动
4.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聚焦全省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数字化种植技术方案。重点推进农情信息化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情信息化自动收集、传输、分析系统,推动智慧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因地制宜推进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设施等数字农田网络建设,加快农业小气候站建设,完善田间气象、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等监测预警网络,形成覆盖全域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农事服务中心拓展智慧农业服务,为小农户等经营主体提供贯穿全生产周期的农事指导、市场信息、防灾减灾等各类信息服务。
5.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按照创新驱动、多方参与、数智赋能、产业升级的原则,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的智慧农(牧、渔)场,实施农(牧、渔)场智慧赋能计划,汇聚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市场主体等多方资源力量,重点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数字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和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6.加强国产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提升“天府良机”装备科研、制造、服务能力,加大农业领域传感器、芯片、算法、模型等攻关,支持农业机器人、智慧灌溉等领域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加快智能农机林机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研发应用。集成远程监控、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技术,推动“农机+北斗”模式应用,实现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驾驶、作业面积自动测量、作业轨迹全程监管。拓展农用无人机应用领域,打造一批低空飞行农业装备应用场景,推广农用无人机在农作物监测、病虫害防治、精准施肥等方面的应用。
7.加强育制种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种业龙头企业协同攻关,加快“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逐步实现定制设计育种,创新研发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种子智能设计育种技术,形成一批优质种质资源。支持万安实验室等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成都粮油作物实验基地建设,推动各地建设数字化育苗中心。实施西南高效高产优质籼稻、优质抗病小麦新种质创制与应用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农业科技领军型企业建设,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
(三)智慧农业发展创新应用行动
8.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开展先行先试,支持建设主导产业突出、数字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的智慧农业引领区,培育一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推广服务等各类主体,探索智慧农业技术装备与不同场景相适配的集成熟化方案,重点在现代农业园区率先示范应用,引领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综合应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形成省市联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
9.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数智化。依托国家级、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率先集成应用先进适宜的信息技术装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便捷生产、高效管理、辅助决策。推动粮油、经济作物类园区播种栽插、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仓储等;畜禽、水产养殖类园区环境控制分析、自动饲喂、生理活动监测、疫病消长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数智化改造,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分析和综合化服务。大力推广智能农机装备在现代农业园区应用,配套完善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数字化设施,持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
10.拓展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开展智慧农业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制修订,建立贯通信息采集、分析决策、作业控制、智慧管理等各环节的智慧农业集成应用体系。加强农业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业资源监测、质量安全溯源、农村金融保险、透明供应链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以粮食生产监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灾减灾、农机精准作业、农业行政执法等为重点,挖掘一批大数据应用场景,提高辅助决策支撑能力。
三、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业农村与涉农数据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总体设计与统筹布局,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配套和工作力量保障。加大政策扶持,谋划实施智慧农业重大项目和工程,统筹中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智慧农业能力条件建设与关键技术研发创新。鼓励各地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赋能、主体投入”模式,健全技术、服务、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总结交流,及时梳理工作成效,挖掘典型经验与创新模式,编发智慧农业优秀案例汇编,加强智慧农业专题培训,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促进各方交流学习,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