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g
-
文章详情
不同类型肉牛育肥场育肥效率对比
2020-12-14 16:47:38

众所周知,就现代规模集约化畜牧业而言,精心设计硬件设施往往能够提高动物舒适度随之也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固然天气相关因素可以影响动物舒适度和生产性能,但是肉牛对于天气变化的耐受范围较大,故生产性能相对稳定。本文讨论不同类型肉牛育肥场的待育肥牛生产性能。全文并不长,区区不足2千字,平铺直叙、浅显易懂,但的确反映了发达国家肉牛养殖实践者认真、踏实、慎密、锱铢必较的从事肉牛养殖的朴素风格和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也有助于克服追逐暴富和急捞一把等心态。

就我国架子牛(本文会交换使用待育肥牛或架子牛这两个名称,两者含意在牛源方面虽有差别但育肥过程基本类同)育肥过程而言,影响育肥效率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热应激、冷应激和泥泞程度。热应激一般发生在夏季,持续时间不长;如果通风良好并提供遮荫设施则能显著降低热应激影响,进而提高育肥效率。冷应激发生在冬季,除了低温因素,风速过高和待育肥牛背毛潮湿也会造成冷应激。

因而,减弱风速和保持待育肥牛体干燥能够降低冷应激负面影响。夯土压实育肥场常因泄污欠畅而致地表泥泞,待育肥牛因而会被覆泥污而减低其被毛保暖性,自然增加能耗。改进育肥场泄污状况和减少待育肥牛被复泥污可提高育肥效率。与气候相关影响育肥效率的因素很难准确预测,而且不同年份和月份都在变化。采取相应预防管理措施和提供相应预防设施可以有效抵消气候剧烈变化对育肥效率的负面影响;当然,如果不存在气候剧烈变化的负面影响,冬季避风防潮和夏季通风遮荫等对应措施可能效果有限。

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就环境变化对育肥效率的影响进行了长期探索,同时也对各种类型育肥场与育肥效率之间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汇总于表1。不过,这些研究结果并没有涵括所有类型的肉牛育肥场。尽管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但依然显示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变化趋势。在早期研究,发现全舍饲条件下待育肥牛采食量会有所下降。然而新近的研究结果并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

在肉牛露天育肥场,有遮荫棚的待育肥牛饲料转化效率高于无遮荫棚者。目前的研究结论是:有遮荫设施包括饲槽区域也有阴凉,可使待育肥牛饲料转化效率比处在暴晒下者提高4%。另外,还发现:如采食量相同,舍饲条件下待育肥牛饲料转化效率比露天育肥场亦提高4%。美国若干所大学对于12月龄阉牛和去势肉犊平均生产性能在不同类型育肥场的育肥效率表现,除藉助各自本校待育肥牛试验基地详细观察的数据外,还依据前述不同类型育肥场对待育肥牛育肥效率的影响规律进行相应校正,进而做出合理预测。

发达国家育肥牛日粮中原料种类差异很大,大多数育肥场均自己种植和收获大部分需要的饲料原料。为了简化饲料成本计算,一般采用基于以饲喂玉米、干草和酒精糟为主要原料组分的日粮进行分析,表3列出了不同类型育肥牛场12月龄阉牛和去势肉犊所需饲料的总消耗量。

另外,不同肉牛育肥场饲料储存硬件设施差异亦很大,一般采用标准设施和容积来估算饲料储存硬件设施初始投资成本。假定主要饲料原料都贮存在水泥结构的3.7米宽和11米进深的单坡屋顶仓库內,而精补料均储存在饲料塔;并且精饲料贮存周期为7日,粉碎干草储存周期为14日。经过估算,所有类型的育肥牛场,饲料储存硬件设施的初始投资成本大概是175元人民币/头牛。

 

responsive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