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力 项目支撑 加工增效 品牌提速
2025年上半年张掖市畜牧业绘出高质量“上扬曲线”
翻开2025年上半年全市畜牧业成绩单,一组“上扬曲线”跃然眼前:牛羊猪禽出栏分别达到14.64万头、197.25万只、47.04万头、222.1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9%、9.27%、0.15%、2.02%;肉牛养殖扭亏为盈,发展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生猪存出栏实现由负转正,市场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生鲜乳价格筑底趋稳,鲜奶产量达到19.61万吨,产量居全省第一;畜牧业产值达到48.40亿元,占一产产值的比率达到57.56%,比2024年同期提高0.57个百分点……
政策精准发力 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全市在政策扶持和金融创新方面持续发力,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从市县到乡镇,一系列精准施策的组合拳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破解了产业发展瓶颈,为畜牧业实现“双过半”目标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政策支持方面,市级持续安排6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肉牛养殖、肉牛育种、良种引进、品牌打造、加工奖补等方面。市畜牧兽医局会同有关部门紧盯国家和省上产业投资指南,争取实施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肉牛增量提质、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粮改饲等中央和省级财政项目20多项,落实到位资金5.52亿元,同时,抓细养殖环节产能优化、节粮降耗、降本增效措施,调动全市养殖场户存栏、出栏及补栏积极性。针对年初肉牛养殖亏损问题,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实施全市肉牛冻精集中统一采购、免费发放政策,共采购冻精58万支,加速优质肉牛品种改良、群体扩繁,上半年产犊牛12.83万头。各县区及时从母牛、奶牛、母羊养殖、饲草种植加工、养殖加工贷款贴息等方面出台7项稳定产业发展的普惠性政策,筹措衔接资金、项目资金等1.77亿元,扶持全市1.8万户养殖经营主体、场户稳定发展信心。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肉牛养殖总体实现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取得积极成效。
为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各县区创新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聚焦做大做强牛产业,对辖区存栏母牛5头及以上的养殖场(户)采取“先增后补、见犊补母”的方式进行全面补助,每头母牛补助500-1000元不等资金。山丹县、民乐县连续多年将牛羊、饲草产业纳入“一号文件”重点支持领域,2025年政策力度再加码。肃南县建立支持绿色畜牧业发展县级专项扶持资金,打出高山细毛羊和肃南牦牛良种供种、农户合作社扩繁、主产区连片集中育肥的产业发展“组合拳”。临泽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广大群众生产经营需求,推出‘育牛宝’产品,高台县黑泉镇与金融部门、银行共同探索创新“金牛贷”信贷产品,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今年以来全市畜牧养殖企业(场、户)取得金融贷款达8.34亿元。
项目有力支撑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市畜牧兽医局建立“县级领导+科室负责人+项目专员”包抓联制度,持续主攻重大项目,月初月末到项目现场指导服务,并建立项目清单动态更新进展情况,加快推进畜牧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至目前总投资31.63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8.08亿元的37项市列“三个清单”重大涉牧项目建设,已开工29项,累计完成投资7.06亿元,其中本年度投资2.88亿元。
各县区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建设工程,有效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上半年新(改扩)建养殖场区75个。同时,不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农村闲置空置房和养殖场增收,实现资源高效再利用,已盘活养殖圈舍120栋,新增存栏牛1.46万头、羊8.25万只、猪4.2万头。
把招商引资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和支撑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聚焦主导产业精准招商,扎实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签约高台县君知(海南)集团数字化肉牛产业、山丹县20万只光伏生态肉羊养殖、广东佛山市秦牛食品肃南县肉牛投母还犊等招商项目24项,总投资18.87亿元,计划年度投资5.58亿元,目前已落地15项,完成投资3.94亿元。
加工持续增效 延伸产业链条价值
把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提升畜牧业发展效益的关键来抓,深入实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专项行动,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落地甘州区福翔肉食品牛羊肉分割及副产品加工生产线、临泽县央尊万吨乳制品生产线等在深加工项目19项,总投资11.38亿元,已完成投资3.98亿元,加工项目数量、落地资金近五年最多。
连续两年实施全省唯一的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每年财政投入20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甘肃前进牧业和全国娟姗牛养殖最大单体牧场—甘肃云鑫开展生产工艺升级、冷链运输流通体系建设,提升鲜奶加工能力,上半年全市鲜奶加工量达到3.5万吨,同比增长40%。
强化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引导全市19家畜禽屠宰企业和畜产品加工、肉食品零批企业,就地屠宰、分割加工、冷链配送,加速推动“卖活畜”向“卖肉品”转变,截止6月底,全市牛、羊、猪分别屠宰加工2.7万头、17.4万只、16.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2%、16.8%、11.8%,产业融合发展效益持续提升。
品牌加速建设 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把“张掖肉牛”品牌打造作为2025年核心工作来抓,制定《张掖肉牛品牌培育工作方案》,聚集资金、资源和人力开展品牌打造,2025年5月第二十二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发布了“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畜牧)品牌声誉TOP100”,“张掖肉牛”以品牌声誉802.43分首次进入全国榜单,位列78位。这是2023年入选“甘味”十大区域公用品牌、2024年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牛产业品牌建设获得的又一殊荣。
强化品牌发展统筹谋划,着力构建以“国字号”及“甘味”品牌为统领,地方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导、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全市畜牧业品牌发展体系。2025年成功认证畜牧业有机产品2个,2家企业申请“甘味”企业品牌,“肃南牦牛”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全市累计认定“张掖肉牛”“山丹羊肉”等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创建“甘味”产品15个,全国有机农产品(牛羊、紫苜蓿)基地1个,有机畜产品100个,“三品一标”认证畜产品达151个,认证规模占全市饲养总量的54%。
深入实施“甘味出陇”“甘味出海”行动,启动“张掖肉牛”品牌宣传专项行动,组织企业主体在北京“张掖农优品”推介会和张掖农优品产销对接会上,宣介张掖肉牛、山丹羊肉、张掖乳品,有力推动全市优质畜产品进入北上广各大商超、农贸市场及盒马鲜生、京东等线上电商平台,销售全国各地,品牌价值不断提高。
来源:张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