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肉牛产业内卷式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内蒙古肉牛产业协会,深感有必要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如何理性思考产业发展,以实现肉牛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前行。
当前肉牛产业内卷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价格竞争激烈,养殖成本不断攀升,而肉牛及牛肉价格却波动频繁且下行压力较大。从养殖环节来看,饲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使得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在销售端,同质化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渐显现,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同时,传统产能过剩问题也日益凸显。导致市场上同质化的肉牛及牛肉供应增加。但消费市场是差异化的需求,难以消化如此庞大的同质化产品与传统产能,进而加剧了产业内卷。
面对产业内卷,我们需理性思考肉牛产业发展的方向
首先,要加强产业协同合作。肉牛产业是一个涉及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复杂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我们应凝聚产业共识,构建协同发展的生态圈。鼓励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饲料供应商、销售商等加强合作,建立紧密的产业共同体。通过上下游联动的有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例如,推行产销合作订单模式,养殖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按照订单进行收购和加工,销售商负责将产品推向市场,形成稳定的产业链条,降低市场风险。
其次,需锚定市场需求,打造品质竞争新优势。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牛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注重肉牛品种培育和养殖管理,提高牛肉品质。在品种培育方面,坚持“引进来”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策略。引进优良具备产雪花肉牛基因与本土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培育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中高端肉牛品种。在养殖管理方面,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加强疫病防控,合理使用饲料和兽药,确保牛肉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此外,还应开发多样化、高品质的牛肉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除了传统的冷冻牛肉产品外,还可以发展鲜牛肉、煎烤涮肉产品、深加工产品,如牛肉干、卤牛肉、牛排等,提高产品附加值。
再者,强化科技赋能,全面提升生产效能。科技是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智能化养殖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产业应加大对智能化养殖设备与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如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养殖过程的精准化管理。通过监测肉牛的生长环境、饮食情况、健康状况等数据,及时调整养殖策略,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为养殖户和企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避免盲目生产。此外,还应加强科技创新,开展肉牛养殖、疫病防控、饲料研发等方面的科研攻关,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然后,深耕品牌建设,开拓市场新空间。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提升产业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加强地区与企业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产牛肉品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质的肉牛品种,具备打造知名品牌的优势。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优势,讲好牛肉品牌故事,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鲜牛肉分级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消费者对国产牛肉的认知度与信任度。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国产牛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最后,夯实发展根基,筑牢质量与人才双支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建立全链条的质量追溯体系是保障牛肉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了解牛肉产品从养殖到餐桌全过程的信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同时,加强肉牛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同样关键。肉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专业人才。我们应通过开展专业培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式,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肉牛产业从业者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肉牛产业虽然面临着内卷式发展的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能够理性思考绕道而行,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强产业协同合作,注重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强化科技赋能,筑牢质量与人才双支撑,就一定能够突破困境,实现肉牛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让中国肉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肉牛暨牛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