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g
新闻资讯
-
文章详情
连晴高温,农业生产如何应对“烤”验?农技专家开出祛暑妙方
2025-07-18 10:36:04

连日来,重庆持续高温,对我市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烤”验。高温炙烤下养殖户、种植户该如何做好果树、水产、畜牧的防暑降温?连日来,农技专家分别开出祛暑妙方。

果树

近期重庆连续出现的高温天气,使得种植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就果树而言,极端的气候条件对柑橘果实的品质及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果实成熟阶段。

对此专家建议,在高温干旱条件下,首要的是增加果树的灌溉频率。通过定期补充水分,确保果树根系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长需求。

其次是提升土壤的保水性,也是应对高温干旱的关键措施之一。改善土壤结构可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

具体而言,果农可以在傍晚或夜间利用果园的喷灌设备,向树冠和行间喷洒水或进行喷雾降温增湿,可改善果园小气候。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滴灌、渗灌还是隔行灌溉的方式,都应尽量选择在上午或傍晚时分进行,必要时甚至可以在夜间灌溉。同时要避免裂果现象。

对于新建或幼龄的果园,可以在行间适量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以提供必要的遮荫。这样不仅可以减轻阳光对果树的直接照射,还能为果园创造一个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对于成龄的果园,在高温干旱的季节,可以对树干进行涂白处理,以降低果树受到的损害。

此外,在高温干旱的季节,可定期为果树喷洒益恩木生化黄腐酸钾(稀释至200~300倍)或新加坡利农公司生产的磷酸二氢钾(稀释至600~800倍),能够有效抑制叶片皮孔的张开,减少树体水分的蒸腾,进而提升树体对干旱的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叶螨(红白蜘蛛)、蚜虫以及蚱蝉等容易大量滋生,同时也会引发生理性黄叶和根腐病等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及时打药控制高温干旱季节的害虫滋生。

畜禽

对畜禽养殖而言,为圈舍遮阳降温是首要工作。

专家建议,可选择在畜禽舍周围种植瓜果藤蔓或高大绿化乔木遮荫,也可以在畜禽舍顶、门窗上及运动场上面搭建遮阳棚或遮阳网,以降低周围地面温度,形成阴凉小气候。

圈舍内部要注意通风,可采用浇泼凉水或凉水喷雾的方式降低环境温度,有条件的畜禽舍可以安装湿帘及风机。但注意不能用过凉的水(如深井水)直接泼浇畜禽身体。

饲养方面,夏季气温高,应根据畜禽种类合理调节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在牲畜食欲不振的情况下,需投喂适口性和易于消化的饲料,提高饲料能量蛋白等营养水平,以抵消因采食量下降出现的营养不足。饲料中还可适量添加小苏打、氯化钾和维生素C,酌情添加健胃消食药物,促进畜禽进食和消化。

高温季节畜禽的饮水量是冬季的4倍,约是采食量的两到三倍,必须及时供给充足清洁饮水。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0.2%的碳酸氢钠或电解多维,能有效防止应激反应。

需要警惕的是,高温天气下,病原微生物繁殖生长较快,也是疫病防治的关键期。

养殖户需密切关注禽畜生长情况,同时做好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防控,切实按程序免疫,对超过免疫保护期或未进行免疫的,及时补免。

在环境清洁方面,要及时清除各种生产生活垃圾。定期全场消毒,一般每周消毒两次以上,并注意选择高效、无刺激、气味小、腐蚀性小的消毒剂,以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对养殖场污水池及粪便堆积场中的蝇蛆,可通过敌百虫等杀虫剂喷洒,消灭蚊蝇孳生。

若有畜禽病死,必须严格按照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四不准一处理”要求,严禁随意丢弃和宰杀,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水产

高温会促进鱼的摄食和生长,当下应加强成鱼饲养管理,做到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投饲(适当加入维生素A),看鱼、看天、看水施肥。

捕鱼时注意捕大留小,并加强鱼种培育,适时拉网锻炼,调好水质,为次年培育大规格鱼种作准备。

调水质方面,需及时为池塘加注新水,可每7-10天(换去部分底层水)加注一次新水,每10-15天施用光合细菌或生石灰一次,保持池水嫩、活、爽、溶氧高,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

随着气温上升、水温增高,鱼的新陈代谢会加快,耗氧量随之变大,还应合理使用增氧机进行人工增氧。专家建议,应根据天气情况有效使用增氧机,一般可选择在晴天下午开、阴天清晨开,若遇阴雨连绵或水肥,通常可在半夜前后开。

鱼类新陈代谢加快,池塘内粪污也会增加,必须重点做好草鱼出血病、细菌性出血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及中华鳋、指环虫等寄生虫病的防治。可定期全池泼洒季铵盐碘、二溴海因等药物对池塘进行消毒,购进苗种时须进行严格检疫。放养时,须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等浸浴消毒,避免病菌带入。

专家提示,夏季要加深池塘水位,保持正常水位在1.5米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将池水注满,预防干旱。日常还要坚持早晚巡塘,防止因天气闷热、气压低,而出现鱼类缺氧浮头、泛塘及逃鱼事件,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responsive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