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2025年全国畜牧学科高峰论坛暨动科学院院长(所长)联席会议在长春举行。会议由全国畜牧学科高峰论坛组委会主办,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延边大学承办,旨在通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畜牧学科的重构作用,为培育适应产业变革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构建畜牧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思路。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学军、省科技厅副厅长付帅、省畜牧局副局长程文军、吉林大学副校长于湘晖,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康相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全国畜牧学科高峰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云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葛长荣教授主持。
于湘晖代表学校向莅临本次论坛和联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关心、支持吉林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感谢。致辞中,她首先介绍了吉林大学畜牧专业与畜牧学科八十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她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影响和重塑高等教育和传统畜牧业发展。畜牧业从传统养殖方式向精准化、数据驱动的智慧型养殖转型,在未来发展中,要“以合作促创新”,构建产学研深入融合新生态;要“以开放谋共赢”,打造畜牧学科国际化新格局;要“以实干显担当”,真正把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惠及千家万户。
刘学军表示,本次论坛以“弦歌不辍二十载 AI赋能畜势飞”为主题,既是响应国家“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行动,更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实践。吉林省始终将畜牧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新农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他表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提升畜牧学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吉林省教育厅将持续加强省内高校畜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构筑政府搭台、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促进高校畜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付帅表示,吉林省正加快打造“吉优畜品”,加速现代化畜牧产业集群聚集。省科技厅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的打造和人才团队的培养,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有效衔接与相互促进,加速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他表示,吉林将充分把握本次大会机会,通过与参会业内专家的交流探讨拓宽科研思路,加快推进吉林畜牧科技工作健康发展。
程文军表示,全国畜牧学科高峰论坛在服务粮食安全、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振兴以及农业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畜牧学科教育改革和人才培育、构建学科与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现代畜牧产业作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探索畜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新模式,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畜牧智慧和力量。
康相涛在致辞中表示,这场盛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畜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年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为推动全国畜牧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结合本次论坛,他表示畜牧学科应锚定国家需求,把准建设方向;聚焦新质生产力,重塑教育科技人才体系,强化协同联动,构建产业研用创新生态。期待论坛能够持续促进我国畜牧学科发展。
开幕式上,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教授和康相涛教授为20年来参与论坛组织的秘书处各位委员颁发论坛杰出贡献奖。
论坛中,谯仕彦,云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葛长荣,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辉,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院长赵书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陈玉林,四川农业大学原副校长陈代文,温氏食品集团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珍芳,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育林和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孙博兴等10名专家学者作以“‘十五五’畜牧业科技发展趋势研判”“弦歌不辍二十载,畜牧高峰论坛20年回顾”“院长本身应该I”“关于科研范式的一点思考”“深耕AI赋能共育畜牧英才——华中农业大学AI+畜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I时代强化畜牧一流学科建好智牧新专业”“未来畜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AI赋能与负能探讨”“AI助力种猪育种技术创新”“企业视角智慧畜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初探”“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的主旨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晖教授、吉林大学张嘉保教授、佛山大学刘庆友教授、吉林农业大学吕文发教授担任主题报告主持人。
本次会议得到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东北四省区动科学院创新发展联盟的鼎力协助以及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银禾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莱医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元科建(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科诺牧业机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一牧数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
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112个单位300余位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参加会议。
来源: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