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进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用“新质生产力”赋能农牧业发展,构建智慧农牧业体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加速演进。截至目前,我市发展智慧农牧业取得显著成果。
构建智慧农牧业体系过程中,全市范围内推广“四情监测”、智能放风机、智能水肥一体机、环控传感器等智能化设备,推进智慧农业应用赋能农牧业生产各环节。利用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打造“1+12”示范园区,通过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四情监测、水量计量、水位监测等设备,建设数字化、智慧化高标准农田16.86万亩。同时,加快推进农机加载北斗导航,为农业机械化生产装上“数字引擎”。截至2024年底,全市申请农业用北斗终端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的机具共13737台,受益户数11569户,总补贴资金达6631.65万元。
此外,我市聚焦数据驱动,建设农牧业大数据平台,推进大数据对全市农牧业深度赋能。目前,我市已完成农牧业大数据中台、科技110业务平台和肉牛大数据建设。2023年丰码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林西县大营子乡成功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今年推选宁信种苗园艺有限公司、赤峰丰码农业有限公司、翁牛特旗生猪产业智慧化牧场、乃林果树农场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项目申报自治区级智慧农业典型案例。智慧农牧业生产体系的构建,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未来,我市将不断探索“农牧业+新质生产力”新发展模式,有力助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示范引领、强化因地制宜,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农牧业发展范式。深度挖掘具有创新性、可复制性智慧农牧业典型案例,积极对接国家级、区级智慧农牧业典型案例申报和智慧农牧业建设等重点项目工作。此外,以提升数据质量为核心,多维度着手构建和优化农牧业其他行业数据体系,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推进农牧业大数据中台持续完善,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