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犊牛发生以发热、气喘为主要症状的犊牛肺炎死亡率在3%~25%不等。
一、流行特点
以50日龄内的哺乳犊牛易发,有的产后即发病,而断奶后极少发生。发病率在25%--50%之间,高者可达90%以上,牛舍内空气污浊,牛群拥挤发病率高,阴雨天较晴天发病率高。其传播方式以呼吸道传播为主。
二、症状
发病突然,病犊表现精神沉郁,站立或卧倒时可见腹部明显扇动,呼吸加快达80次-100次/分钟,表现气喘症状。体温升高达39.5℃~41.7℃,有的急性病例体温可达43℃。心跳明显加快达80次~110次/分钟。除体温特高的病例外,病犊多能保持较好的食欲。肺部听诊,有的病例仅表现呼吸音粗重,有的病例可在肺的前下部听到罗音。若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多继发肺水肿引起窒息或引起全身性败血症而亡。
转为慢性病例的犊牛,表现目光无神,眼窝下陷,被毛粗乱,极度消瘦,其体温长期维持在39.3℃~40.1℃之间,呈稽留热型。当外界气温稍高时,其气喘症状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多数病例继发关节炎,也有的继发中耳炎。在此期间若加强护理,给以有效的治疗,仍有望痊愈,若继发肺脓肿,则愈后不良。
三、剖检变化
急性死亡的病例,可见肺脏外观暗紫色,质度实,切面流出淡红色液体。慢性死亡的病例可见肺叶质度不均,切面弥散着多量、针头大至黄豆大的脓灶,有的甚至出现大面积的坏死,并与胸膜发生粘连。
四、诊断
在缺乏必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难以确定是何种致病菌引起的情况下,仅依据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基本可疑似为“犊牛传染性肺炎”。
五、治疗
治疗以抗菌消炎、保肝解毒为主,结合对症治疗,缓解呼吸困难,抑制肺水肿的发生和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
症状较轻,无发生呼吸困难的病犊,青霉素仍作为首选药物。可用青霉素160万单位配合10%安乃近1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用3天—5天为一疗程。